会议专题

三种恒频蝙蝠在不同状态下的声音比较

为了研究蝙蝠在不同状态下回声定位声波的差异,2008年8月至10月期间,将捕捉到的三种恒频蝙蝠——大蹄蝠、中蹄蝠和菲菊头蝠作为实验对象,将蝙蝠放在布袋子内、手持、自由悬挂和分别放飞于大棚子(12.7m×5m×3.2m)和小棚子(5m×2.1m×3.2m)内进行录音,把状态分为布袋、手持、悬挂、大棚和小棚五种,使用蝙蝠声音分析软件对声音进行分析,分析参数包括声脉冲时程,声脉冲间隔和主频率。指出,大蹄蝠和中蹄蝠的声脉冲时程和间隔在悬挂状态下是最长的,可能在悬挂的时候蝙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大范围、远距离的探测。大蹄蝠的声脉冲时程和间隔在小棚状态下是最短的,因为其探测的目标在较近的范围内,并要在相对其较大体型来说较小的空间内进行飞行,需要缩短声脉冲时程和间隔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中蹄蝠的声脉冲时程和间隔在布袋状态下都是最短的,这样有助于蝙蝠在布袋内进行定位和对非常近的目标进行探测,并可以即时获取信息。菲菊头蝠的主频率在布袋状态下最高,可能与其受胁状态有关。结果证明了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能随着状态的不同而变化,其声音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恒频蝙蝠 声音频率 回声定位 参数分析

叶建平 周善义 朱光剑 谭敏 洪体玉 张礼标

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桂林,541004;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510260 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桂林,541004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510260

国内会议

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

四川南充

中文

130-131

2009-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