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浅1井区稠油油藏开发后期改善开发效果的研究与应用
四2红浅1井区稠油油藏自1991年全面投产,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到1993年产量达到峰值65.18万吨,但由于没有新的资源投入,产量和效益逐年下降,到2001年底,红浅稠油年产量为17.4万吨,油汽比0.12,吨油成本达到940.49元/吨,开发效益极差,油田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低产低效井增多,挖潜难度大;生产设施老化、管外窜槽严重,油田稳产基础薄弱;上返补层的工作量基本到位,层间接替的潜力不足;加密、调整的余地很小,产能建设的平面空间有限;储量的未动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原油粘度高,可动用的优质后备储量不足,增加油田储采比难度较大等诸多的困难,2002年初厂科研人员对红浅1井区整体决策,确定了“科学注汽、效益产油”的开发工作主线,并根据油藏开发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以油井精细管理为核心,以生产运行的效益化为基础,以油藏研究为手段,围绕深挖油藏潜力、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增储上产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油藏生产形势于2002年底开始好转,并连续3年使低效区块保持产量稳中有升的生产形势,油田递减减缓,油汽比得到提高,油田的注采系统得到优化,油藏延长了油田的有效开采时间、预测采收率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走出了具有“红浅”特色的挖潜新路子,并为采油一厂及新疆油田稠油产量的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稠油油藏开采 精细管理 采收率 注采系统
解宏伟 邹鲁新 赵斌 李家宁
中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22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