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欺负行为特征及其与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了解农村初中生欺负行为特征及其与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运用中学生欺负行为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处于农村地区的重庆市涪陵区、北碚区的191名农村中学进行调查。结果:(1)农村中学校园的欺负行为普遍存在,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农村欺负行为的发生率远低于已有研究的结果;(2)农村初中生的个性特征与欺负行为倾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些个性特点更容易使孩子成为欺负者或是被欺负者,欺负者在个性特征上以高神经质和相对外倾为典型特点,被欺负者以高精神质和内倾性为典型特点;(3)父母教养方式与欺负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不同欺负身份者在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上存在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差异。结论:(1)社会、学校、家庭都应提高对农村初中生欺负行为的重视程度,应针对不同群体的农村初中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以改善农村初中生欺负行为。(2)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农村初中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而消极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农村初中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农村初中生 人格 父母教养方式 相关研究
曹娇 张永红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中国,400715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中国,400715;重庆市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中国,400715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4-57
2013-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