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下肢动脉再狭窄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腔内治疗已成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并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术后再狭窄降低了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探讨再狭窄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成为介入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下肢动脉再狭窄是由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各种因素互相作用,促进了再狭窄发展,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目前下肢动脉再狭窄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进展做一综述。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腔内治疗 球囊 支架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赵国峰 邓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华医学会“长三角介入放射学高峰论坛”暨肿瘤综合介入治疗新技术研讨会

杭州

中文

1-6

2013-03-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