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谁赋权?如何用权?--关于新媒体视域下媒体伦理刍议
近年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传媒事业发展带来诸多变化。新媒介构建的“天罗地网”催生着人们新型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与此同时,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迅速向中下阶层扩散,草根群体正日渐成为中国信息社会的传播主体,具有互动性、聚合性的新媒体技术平台将成为中国社会中下阶层“弱者的武器”。新媒体赋权让我们得到了原来不可能得到的信息,提供公众更多个体表达的可能和空间。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人都是“笔杆”和“喇叭”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伦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新媒体是如何“赋权”,以及其“赋权”对象——媒体从业人员和草根群体又该如何“用权”?在新媒体语境下,媒体伦理究竟遭遇到何种困境?十八大以后,该如何规范传播环境,建构新闻传播伦理新秩序?本文将以网络事件为例探究新媒体视域下媒体伦理的问题与对策。
新媒体 赋权 用权 媒体伦理
吴倩倩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480-488
2012-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