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密度对四季竹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增长模式的制约性调节

  为了给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高效培育的林分结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对立竹胸径基本一致的4 种立竹密度(D1,24600~29800 株·hm-2;D2,37500~42600 株·hm-2;D3,46500~52800 株·hm-2;D4,76500~85500 株·hm-2)四季竹纯林进行了1~3 a 立竹地上生物量积累、分配与异速生长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季竹立竹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秆>叶>枝。随着立竹年龄增大,不同密度的四季竹林立竹秆、枝、叶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及叶/枝、叶/秆、枝/秆构件生物量比总体上均呈增大趋势,且2 a、3 a 立竹显著高于1 a 立竹,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呈升高趋势,而秆生物量分配比例呈下降趋势。随着立竹密度增大,1~3 a 立竹地上生物量、构件生物量总体上呈“∧”型变化,D1~D3 密度时逐渐升高,D4 密度时显著下降,各年龄立竹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降低,而秆生物量比例增大,叶/枝、叶/秆、枝/秆生物量比总体上1 a 立竹呈倒“N”型变化,2 a、3 a 立竹呈下降趋势。叶-枝构件生物量符合近等速增长模式,异速生长指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小幅度下降,叶-秆、枝-秆构件生物量符合简单异速增长模式,异速生长指数随密度的增大分别呈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当超出一定密度时(D2 密度以上),四季竹立竹生物量分配更趋向于支撑构件(秆),以促进立竹纵向生长来获取更多的光资源。分析认为46500~52800 株·hm-2 是试验四季竹林立竹生物量高效积累和有效分配的密度。

四季竹 立竹密度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指数

郭子武 杨清平 李迎春 陈双林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311400

国内会议

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成立20周年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第八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

浙江诸暨

中文

264-269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