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地带性差异

  地带性差异可能是影响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系统调查分析安徽省霍山县、浙江省临安市、浙江省龙游县、福建省建瓯市、福建省华安县、江西省奉新县及湖南省桃江县7 个代表性县市的毛竹林生态系统的各组成碳量,比较地带性差异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所采毛竹单株的生物量均以竹秆为主,占到全株的47.5-66.6%(平均55.0%),其次为枝叶,平均13.5%,竹鞭最少占6.18%;毛竹生物碳量以江西奉新最高为63.0 tC·hm-2,湖南桃江最低仅为36.9 tC·hm-2;毛竹林土壤碳量(0-60cm)以浙江临安最高为119.5 tC·hm-2,福建华安最低仅为85.1 tC·hm-2;毛竹林生态系统总碳量同样以浙江临安最高为180.0 tC·hm-2,湖南桃江最低仅为125.8tC·hm-2.由北至南,毛竹林生态系统碳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可见,地带性差异会影响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深入研究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区域差异可为准确评价毛竹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依据.

毛竹生态系统 碳储量 地带性差异

季海宝 庄舜尧 张厚喜 孙波 桂仁意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杭州临安311300

国内会议

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成立20周年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第八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

浙江诸暨

中文

270-274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