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天然筇竹笋不同出土高度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又称罗汉竹,属禾本科竹亚科筇竹属竹种,中小型竹类,地下茎复轴混生型,秆下部节间实心或近实心,秆环极度隆起而呈一圆脊,秆每节5 分枝,叶小型,是国家三级保护的珍稀竹种之一,为西南地区所特有,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观赏价值.筇竹笋味甘鲜嫩,营养丰富,品质上乘,历来被视为山珍,其鲜笋及笋干制品,远销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湾,是云南省主要的出口创汇土特产品之一.由于筇竹分布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筇竹研究工作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 世纪90 年代起,才见关于筇竹无性系种群、生长发育规律、开花结实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报道.作为云南昭通地区的一个特色和优势产业,前人对筇笋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尚无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报道还十分少见.本文以筇竹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3 个不同出土高度(出土5-10cm、10-20cm 、20-25cm)的水分、粗纤维、粗脂肪、维生素C、可溶性糖、总灰分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筇竹鲜笋的平均含水量为90.58%,随着出土高度增长而逐渐下降,变化范围为91.66%→90.26%;筇竹笋的平均粗纤维含量为9.21%,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而增加,变化范围为8.66%→9.66%;筇竹笋的粗脂肪含量总体偏低,平均粗脂肪含量为3.34%,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而又所下降,变化范围为4.12%→2.63%;筇竹每100g 鲜笋中维生素C 的平均含量为5.17mg,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化范围为每100g 鲜笋4.55mg→5.86mg→5.11mg;筇竹笋的可溶性糖含量偏低,平均可溶性糖含量为0.21%,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而下降,变化范围为0.03%→0.17%→0.16%;筇竹笋的平均总灰分含量为12.18%,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化范围为12.59%→12.68%→11.29%.根据研究结果明确了筇竹笋的优良营养品质,其中出土10-20cm 的筇竹笋的品质和口感最优,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最高.最后对筇竹林的经营管理、筇竹笋的贮存运输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大对筇竹林的投入,加强对竹林的管理和竹笋产品的开发力度,采取科学的抚育管理措施,适时施肥,保证筇竹笋的优良品质,提高出笋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鲜竹笋的保鲜要防止水分散失、营养成分的流失和纤维木质化,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调控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旨在提高筇竹林分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珍稀筇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实验依据,为筇竹笋产业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筇竹 笋 营养成分 出土高度

杨奕 董文渊

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 西南林业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

国内会议

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成立20周年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第八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

浙江诸暨

中文

490-492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