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路径分析--以三峡库区石柱土家自治县为例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化质量不高、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低的问题,而脆弱的生态环境为制约其经济的主要因素和城镇化发展的最大障碍。但大部分西部民族地区却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成为其城镇化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本文总结了国内已有的城镇化模式、路径,概括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既有的六种城镇化模式,在此基础上,选择三峡库区石柱土家自治县为研究对象,总结出石柱县城镇化水平始终偏低,城镇设施不甚完善;半城市化现象明显,农民离土不离乡;产业空虚化现象严重,制约城镇化发展;县城及特色小城镇的拉力明显,对周边地区有辐射带动作用;城镇化潜力巨大,尚待挖掘的城镇化特征,并概括其城镇化路径为以生态旅游为动力构建新型产业结构,挖掘城镇化潜力;协调发展县城和特色小城镇,形成城镇化据点式发展的空间结构;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力;构筑区域大通道,加强区域联动与协作;创新城镇化融资渠道,加大资金建设投入,以供今后类似地区选择城镇化路径时参考。
西部民族地区 生态旅游 特色城镇化
黄合 徐嘉
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7
2012-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