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邻里关系的大型居住“社区”规划研究--以北京回龙观为例

  本文立足“以人为本”理念,从微观的邻里关系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定性和定量调查方法结合,研究大型居住区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状,并探讨了“活力”社区形成机制。发展了十年的成熟社区--北京回龙观是非常普通的商品房居住社区,一方面表现出现代典型城市邻里的特点,交往较为陌生化。另一方面,邻里关系在居民生活中依旧扮演重要的角色,居民拥有一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相互之间存在某种互动,体现出传统邻里社区的回归。通过进一步分析,解构了回龙观社区的形成过程和维持机制:(1)共同地域的形成;(2)社会关系的形成;(3)共同社会生活的产生;(4)社区文化的建立;(5)共同意识的形成。真正社区的创造首先需要一定的地域,其次需要存在各种机制和事件及依托空间,促使引发居民间的有机团结和自治。社会空间与邻里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规划需要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供场所,积极打造半私密、半公共空间。

大型居住区 邻里关系 社区 回龙观

吴芳芳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昆明

中文

1-9

2012-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