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工房社区局部改建后的公共空间使用研究--以上海曹杨新村公园为例

  在当今的都市化进程中,社区改建是很多工房社区发展和更新所必须面临的一个过程。社区改建在重构社区空间的同时,也为社区带来了多样化的社区人群及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而在社区公共活动层面,公共空间能否同时满足这些多样性的需求并包容多样性的存在,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本文以工房社区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上海曹杨新村为例,简单阐释了社区局部改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现场调查和问卷访谈等实证资料为基础,对曹杨新村社区公园中的各类活动群体及其活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在社区改建的趋势下,社区公共空间的设施配置应对社区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作出及时的回应,特别应该注意考虑老龄群体、幼龄群体和租户群体等几类社区特殊群体的公共活动需求,使得社区公共空间能最大限度地服务最多的居民,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工房社区 社区改建 公共空间 社区人群 公共活动

袁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昆明

中文

1-13

2012-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