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的道德进路--柏拉图与老子的道德观比较
位居古希腊“三圣”之一的柏拉图与古中国哲学开山人物老子在伦理学上都颇有建树。动荡的社会、民不聊生的现实、朝不保夕的生存危机,柏拉图与老子站在相似的社会背景下,以同样恳切的口吻向道德求救。然他们所呼吁的道德在很多层面却大相径庭。前者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道德的来源,并借助神的力量成功的将城邦道德转移到城邦个体,进而制定出了发展和完善道德的周密教育计划,明确的指出了教育过程中的内容与方法,最终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了活生生的道德楷模的形象。后者则以其“道”之自然特性为依据,依靠“道”的工具属性,将自然中具有的美德与个体所应具有的美德作对应,以“道无为”为理论依据,指出了无为的“不言之教”对于发展和完善道德的重要意义,最终亦成功的塑造出了形象鲜明地道德典范
柏拉图 老子 道德观
王康宁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13
2012-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