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化下孔子“《诗》教”的体会--以《论语》中的《诗》为考察对象
《诗经》包罗万象,不仅展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而且汇聚了时人亲亲尊尊的人伦价值理念。面对春秋中晚期“《诗》亡然后春秋作”的社会现实,孔子的教育教化更多的是修养人的心性,通过对人情感意志的感发,培养“文质彬彬”的仁智君子。《论语》作为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著作,以“思无邪”来概括《诗三百》的精神要旨。了解孔子“《诗》教”的君子内核,重温逝去的礼乐精神要义,对时下社会有重要的反思陶冶意义。
礼乐 孔子 ”《诗》教” 论语
李小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7
2012-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