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马尾松与槲栎叶凋落物单独及混合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与酶活性动态
采用凋落物原位分解法,研究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马尾松林中典型植被马尾松和槲栎叶凋落物单独及混合(按自然质量比8:2)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微生物各类群及分解酶活性与凋落物分解进程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动态响应.(1)分解360天后,三类凋落物的干重剩余率大小为,马尾松(54.34%)>槲栎(43.49%)>混合(41.33%);(2)三类凋落物的分解速率、真菌数量和微生物数量均在135天时达到最大值,而此时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低;(3)真菌数量与凋落物分解速率显著正相关,在分解前期尤为重要,占比多在90%以上,分解后期则与细菌起协同作用;纤维素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凋落物干重剩余率显著正相关,是分解早期微生物利用底物的关键酶;(4)而马尾松与混合型凋落物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同凋落物干重剩余率及分解速率均极显著负相关,是分解后期微生物进一步利用底物的关键酶.在整个分解过程中,马尾松落叶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真菌数量偏低,除了45天和135天时较多外,其他时候均显著低于槲栎和混合凋落物中的数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各时段均显著低于槲栎,多数时段低于混合凋落物.可见马尾松与槲栎混合后,凋落物品质的改变导致了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结构以及分解相关酶活性的改变,从而促进了马尾松凋落物的分解.
森林凋落物 分解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宋影 严海元 周倩 辜夕容 申鸿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8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