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白干土樟子松造林技术研究

  白干土又称草原栗钙土,是温带半干旱草原下,具有栗色腐殖质层和碳酸钙淀积层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剖面上部呈栗色,下部有菌丝状或斑块状或网纹状的钙积层.在美国的《土壤系统分类》中已将大部分栗钙土划归软土.此类土壤在法国称棕色土,在加拿大称棕色和暗棕色土.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分类中,则仍沿用栗钙土的名称.它是半干旱气候,干草原自然植被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具有松软表层,并在1m内的某个部位出现钙积层.典型的剖面构型为Ah-Bk-C.全剖面盐基饱和,pH值7.5~9.0,是中国北方分布范围极广的草原土壤.这类土壤均具有较明显的腐殖质累积和石灰的淋溶一淀积过程,并多存在弱度的石膏化和盐化过程.表层为栗色或暗栗色的腐殖质量,厚度为25~45cm,有机质含量多在1.5~4.0%;腐殖质层以下为含有多量灰白色斑状或粉状石灰的钙积层,石灰含量达10~30%.它与黑钙土的区别是黑钙土的A层厚度及有机质含量较白干土大,Bk层出现深度较深,CaCO3含量也少于白干土,黑钙土呈Ah-AB-Bk-C构型,AB层的腐殖质具有向下的舌状、楔状过渡特征,而白干土A、B层间过渡明显.在两者分布的过渡地区,往往因地形引起的水分差异而相互镶嵌分布,如阴坡发育黑钙土而阳坡发育成为白干土.与棕钙土的区别是棕钙土A层更薄,有机质也少,Bk层层位更高,常见石化钙积层.而且棕钙土的亚表层具有铁质染色的棕色特征.剖面下部有石膏聚集,而季风区的白干土一般没有. 白干土土壤性质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内蒙古高原的白干土具少腐殖质、少盐化、少碱化和无石膏或深位石膏及弱粘化特点.呼伦贝尔草原有3330000 hm2白干土区,主要分布在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距地表面30—50cm处是钙积层,其特点是干燥时坚硬,遇水时变软.白干土虽属农牧兼宜型土壤,但总的利用方向应以牧为主,适当发展旱作农业与灌溉.为保护牧场,减少自然灾害,农牧区都应建设适合当地条件的防护林体系,保护农田、牧场,改善生态环境.但在有紧实钙积层的土地,应以灌木为主体,不宜种植乔木林,此区域内气候干旱,造林很难成活.白干土造林难度大,成活率尤其是保存率低,本文通过对白干土造林地采取特殊整地方式,分析特殊整地方式对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树木高生长和根系生长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特殊整地法—深耕、回填表土、置换钙积层,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白干土 造林技术 特殊整地 置换钙积层

孙国臣

呼伦贝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国内会议

第十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论坛

南京

中文

1-3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