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标记在我国刺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简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原理和特点,介绍了国内DNA分子标记在刺槐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与种质资源鉴定和DNA指纹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分子标记在刺槐研究的应用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国内学者对刺槐多样性的研究表明,中国刺槐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种群内,刺槐群体间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即没有出现明显的随地域变化遗传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的现象。但与欧洲和美国的刺槐种源的遗传结构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我国的刺槐遗传改良存在巨大的潜力。在刺槐遗传改良工作中,优良种源、优良群体和优良个体选择不容忽视。因此群体及群体内个体的保护保存很重要,尤其是特殊生境群体和在分类与遗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的群体需优先保护。目前我国在刺槐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基因标记、定位和克隆上的研究还在初步阶段,用于刺槐遗传与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分子标记主要是RAPD、AFLP和ISSR标记,与其他植物相比,所涉及的分子标记类型还远远不够。今后应开展多种分子标记的研究,筛选出多态性高的引物和探针,降低成本,加快刺槐种质资源的研究进程,并且构建相应的DNA指纹图谱,利用不同类型的分子标记补充、减小遗传图谱的空隙。同时结合常规育种手段,构建刺槐良种体系,,加强刺槐种质资源的保护。相信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将不断推动我国刺槐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科学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国的刺槐资源。
DNA分子标记 刺槐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侯蕊 曹帮华 赵珮 赵建诚 闫晓鹏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 泰安 271000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4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