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蒙古栎林内种子扩散与分布的时空格局
动物分散贮藏是很多大种子植物,如蒙古栎等,传播和天然更新的有效媒介,贮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也是生态系统功能正常表达的关键环节。在城市人工绿地中,由于贮食动物的缺乏和生态系统的简单化,植物种子是否还能通过贮食动物进行有效的传播和扩散,是城市绿地能否自我维持和更新的关键。哈尔滨实验林场作为一个纯人工绿地,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产生了结实的蒙古栎人工林,而且,自1990’,松鼠和花鼠等贮食动物被人工放养在人工林内,且有充足的人工投喂食物,因此其是否还能对取食蒙古栎种子产生兴趣并进而表现出分散贮藏行为?如有,其贮藏行为是否有利于蒙古栎种子的传播?基于上述疑问,我们于2009年10月~2010年11月,在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应用自动拍摄装置和人工放置实验,人工萌发实验等手段,研究了林场内蒙古栎实生苗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松鼠等贮食动物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内有蒙古栎实生苗分布,且该实生苗主要是是由松鼠分散贮食的贮点所萌发的;蒙古栎实生苗以4-6年龄级为最多,且大部分的蒙古栎实生苗分布在距母树林100m以内的针叶林内,这和松鼠的贮藏习惯和贮藏能力相吻合,贮藏动物的贮食生境选择行为决定了植物种子和幼苗的时空分布格局;而人类的活动对这种因动物贮食导致的蒙古栎实生苗的时空分局格局有一定的影响。
松鼠 蒙古栎种子 分散贮藏行为 时空分布
郝宏娟 那尔虎兰 曾頔 梅索南措 吴建平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中国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10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