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竹类植物的应用研究
竹( Bambusoideae)为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枝杆修长挺拔,亭亭玉立,袅娜多姿,凌霜傲雨,被称为“梅、兰、菊、竹”四君子之一。观赏竹因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而被广泛应用在风景园林造景中,本文分别从观赏竹分布、分类、基础研究介绍我国观赏竹研究现状及种植资源的分布,竹在世界的分布有亚太竹区、美洲竹区、非洲竹区,在中国的分布有黄河——长江竹区、长江——南岭竹区、华南竹区和西南高山竹区。从国内外关于竹类植物文化及创新研究,详述了国内外竹文化研究的广度以及竹产品开发的创新性,关于竹文化创新方面的发展空间巨大,应考虑从其他方面入手,将竹类文化扩展到更宽更广的领域区。从观赏竹应用研究包括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竹林丰产技术、人造竹园、国内外观赏竹造景、地被竹和竹盆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观赏竹在人类生活中各个区域的应用情况,并对我国各地区观赏竹应用现状进行归纳,列出各区域常用竹类植物名录,根据我国地理分区,其中华东、华南、西南地区观赏竹在各个城市绿地中应用数量和种类居多,华北、华中地区次之,西北、东北地区观赏竹在城市绿地的应用研究现状未见报道,应该大力开展观赏竹抗性研究和引种栽培技术,推广观赏竹应用种类,为其它地区的城市景观增加色彩。最后根据我国观赏竹的栽培及资源引种详细阐述了目前观赏竹应用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观赏竹类生态效益研究不足、对野生观赏竹的开发工作未能很好开展且规模化应用种类单一,应用方式缺少创新。提出了观赏竹应用研究的进展和趋势。我国农、林部门和园林、科技部门应引起重视,加大资金和科研的投入力度,利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做好乡土竹种开发研究工作,并且建立种苗生产基地。更应结合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寻求观赏竹应用方式的创新。我国竹文化历史悠久,竹类资源丰富,关于竹材、光合、生理生化、栽培育苗等的基础研究较为全面,然而关于观赏竹类植物的研究空间仍然较大。破解观赏竹类植物的交叉适应机制、提高光合效率、培育新品种、引种驯化野生品种等基础生理研究应扩展到更多具观赏价值的竹种上;各民族竹文化的挖掘、中国竹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有机创新结合应具体化;提出科学的生态效益评价体制,寻求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配置形式,从定性转到定量。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需求,应将我们的研究方向着力于观赏竹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中,做好城市观赏竹基础调研,建立城市绿地系统中观赏竹类植物应用配置体系。
观赏竹 应用 现状 进展
陈其兵 吕兵洋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8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