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面方案SSiB对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影响研究
利用最新一代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4 耦合两个不同的陆面过程方案NOAH 和SSiB,对1998 年7 月20-21 日江淮流域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陆面模式SSiB 是YK.Xue 根据Sellers 提出的SiB 模式简化发展而来的,已通过WGNE、GWEWX、PILPS、GLACE 等多种国际性数值模式与陆面参数化方案的比较计划的检验,并且模拟能力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此外1998 年夏季梅雨期的强降水过程已证实为一次异常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然是数值预报和模拟研究的最佳个例.由此本文进一步考察首次引入陆面方案SSiB 的新一代WRF 模式对降水的模拟能力,并分析陆面模式对降水过程模拟的影响机制以及触发中小尺度降水的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对不同陆面方案的敏感性.从试验的结果发现,耦合不同陆面方案NOAH 和SSiB的WRF 模式模拟的雨带的基本位置和走向比较一致,大气环流形势也比较相似,但对降水中心的落区和强度的模拟则有较大差别,这主要是由于不同陆面方案对边界层物理量描述的差别导致的.SSiB 陆面模式由于对地表温度和土壤湿度的计算比较合理,能够模拟出更多的潜热通量,向大气释放更多的水汽,更容易促进对流系统的发生,和持续发展,进一步激发更多的降水.整体而言,耦合陆面方案SSiB 的WRF 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
陆面模式 SSiB NOAH 降水 土壤湿度 热量通量 对流启动
闫炎 董海萍 王廷芳 甘少华
空军气象中心 北京 100843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9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