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6.01”黔桂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利用常规资料、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拼图、地面七要素自动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降雨量资料,对2010 年5 月31 日20 时~6 月1 日20 时贵州南部和广西中北部大暴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是在200~100hPa 南压高压东部强西北气流辐散强迫作用下,由南支短波槽、中低层低涡切变和地面冷锋强烈辐合抬升,共同激发黔桂境内中-βMCS 发展合并成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造成;MCC 冷云顶TBB≤200K 发展和移动具有典型的“列车效应”,是降雨强度出现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云顶TBB≤200K 所覆盖范围内;低空西南急流在强降雨天气发生后才建立,黔桂处于西南低空急流和东风急流左前方的辐合区内,且暴雨期间中低层维持强水汽辐合,涡度、垂直速度“抽吸”配置,加上充足的能量和大气不稳定层结条件,为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大暴雨 物理量 MCC诊断分析
古田会 周文钰 白慧
贵州省气象服务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093班,四川 成都 610225 黔东南州气象局,贵州 凯里 556000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5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