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2年5月7~8日黄冈大暴雨中尺度特征及SWAN系统检验

  本文运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水平分辨率1°×1°的FY-2E卫星相当黑体亮温(TBB)、Ncep1*1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雨量和SWAN系统等资料,用综合分析方法对2012年5月7~8日黄冈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水过程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突然西进北抬,加上高空有短波槽和切变线与之配合造成的,强降水分为两个时段,前者为暖切降水,后者为冷切降水,冷切降水的强度明显要大于暖切降水强度;强降水时段与对流云团的生成—加强—减弱—再生成—加强—减弱相对应,30mm.h-1以上的雨强是在TBB值≤-55℃的对流云团影响下产生的,强降水发生在TBB低值中心及其北侧TBB等值线密集带.此外,对SWAN产品进行检验和分析发现,Cotrec风场对回波的移动有较好的指示作用;TITAN在预报强回波的移动上有着一定的预报能力;1小时雨量预报与实况雨量位置和范围大致相近,但是它对40mm以上的强降水基本报不出来.

大暴雨 中小尺度系统 对流云团 SWAN 系统

李海燕 吴国锐 易成功 孙雨泉 陈光涛

湖北省黄冈市气象局,黄冈 438000 广东省肇庆市气象局,肇庆 526060

国内会议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沈阳

中文

1-8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