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利用NCEP 1°×1°6h 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区域自动雨量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1 年5 月12 日和6 月15 日发生在湖南西南部的两次大暴雨过程的物理条件,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次过程是在位势不稳定条件下由强冷空气触发产生,第二次过程是切变线东出造成的;强冷空气触发的第一次过程,冷空气是长时间分股分裂南下的,其降水均匀,持续时间长,而受低涡切变系统影响形成的第二次过程的雨强都较集中,强度强,持续时间短;两次过程中K 指数只有后一次过程出现一个峰值;前一次过程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上没有明显的强降水征兆,而第二次过程中卫星云图云团明显,出现带状回波,是强降水的前兆信号;回波缓慢移动或少动造成第二次局地大暴雨,回波在移动过程中强度维持不变是第二次暴雨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两次暴雨过程都有较强的低空西南急流,为暴雨的水汽和能量的输送提供了有利条件,两次暴雨的低空急流强度和厚度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一次低空急流强度和厚度均比第二次要弱得多。
暴雨 影响系统 对比分析 水汽条件 西南急流 雷达回波
吕校华 戴劲 朱和香
湖南省邵阳市气象局,邵阳市,422000 湖南省邵东县气象局,422900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11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