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热带气旋互旋效应的分析研究

  本文采用了NCEP 的GRIB 格式再分析资料,分析导致2009 年第17 号热带气旋“芭玛”和2009 年第7 号热带气旋“天鹅”路径异常的原因,并对比分析这两次过程的路径异常。“芭玛”的路径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为互旋阶段:在此阶段冷空气和西风槽的稳定少动,阻碍了“芭玛”的北上,当“茉莉”与“芭玛”之间的距离在1208km-1435km 之间,且处于鞍型场中,两者发生明显的腾原效应,导致“芭玛”南落向南偏东方向移动,此期间中高纬和副热带地区的环流形势也很稳定,“茉莉”强“芭玛”弱。“天鹅”与“莫拉克”互旋期间的环流形势同样相对稳定,“天鹅”弱“莫拉克”强,当两者之间的距离在1552-1403km 之间,且“天鹅”与“莫拉克”处于一个弱环境场中,互旋效应非常明显,导致“天鹅”绕海南西部沿海逆时针盘旋几乎将近一圈。两次过程的互旋速度存在相似之处,互旋期间,西侧弱热带气旋的南移移速慢,东侧强热带气旋北上速度快。总结两次过程的互旋期间,西侧热带气旋弱,东侧热带气旋强度强;西侧热带气旋路径发生明显异常,南落或逆时针南落。同样环流形势相对稳定,中高纬、副热带和热带地区环流形势在互旋期间稳定少变,双热带气旋处于鞍型场或弱环境场中,且两者距离在1200-1500km 之间,互旋效应明显。本文还分析了两次过程的大尺度流场及水汽输送特征。在“芭玛”路径的五个阶段,东亚夏季风相对盛夏而言强度大大减弱,“芭玛”仍获得了充足的水汽供应,这也是其成为长生命史热带气旋的一个重要原因。“天鹅”和“莫拉克”互旋期间,亚洲的夏季风发展旺盛,“天鹅”和“莫拉克” 处于北部湾到南海的季风槽辐合带中,为“天鹅”的维持和“莫拉克”的发展提供能量,虽然“天鹅”的强度较弱,同样也获得了充足的的水汽供应。

热带气旋 异常路径 互旋 鞍型场

吕梅 钟中 邹力 姜勇强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1101

国内会议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沈阳

中文

1-14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