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陕西强秋淋天气特征分析(S1)
2011年9月3日~29日,陕西接连出现四次大范围的连阴雨天气,关中、陕南地区降雨日数普遍有10~13d,陕西中南部部分地区达14~15d,共出现165站次暴雨,5站次大暴雨.过程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是常年同期的3.7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分别约为45亿元,间接损失更大.文章分析了陕西省2011年9月强秋淋天气的降水特征和形成强秋淋天气的天气学、热力学特点.结果表明:2011年陕西强秋淋天气的降水主要特征是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暴雨站次和降水日数多的特点,是1971年以来陕西6次较强连阴雨过程中最强的一次.天气学特征为500hPa高度场上乌拉尔山高压脊强大且稳定,巴尔喀什湖附近低槽维持,强盛、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南气流和孟加拉湾地区的暖湿气流将水汽和能量输送到陕西地区,为强秋淋天气提供充沛的能量和水汽条件.正是由于这两支偏南气流维持和存在,使秋淋天气得以维持.副热带高压减弱和东移南退,新疆高压脊建立,西北东部受西北气流控制,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束.热力学特征为假相当位温(θse)在100°~110°E之间一直保持着高能带,而在115°~130°E则为低能区,在105°E附近为强的能量锋.该高能带和强能量锋的形成,既与西南气流和东南风的水汽输送有关,也与北方南下冷空气活动有关,而东部低值区向高能区的每次推进,反映了东路冷空气的活动,正是东路冷空气的向西推进,加剧了能量锋的强度,使不稳定能量得到释放,造成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同时,假相当位温(θse)的变化也反映了陕西秋季连阴雨在持续时间、强度上的变化.当假相当位温在高能位持续加强时,陕西秋季连阴雨持续时间长且降雨强度大,当假相当位温在高能位持续较短时间,该地区降水天气维持时间较短,而降雨强度较强,当假相当位温在低能位持续时,该地区长时间的连阴雨降水天气中断或结束.
强秋淋 环流形势 物理量特征
徐虹 杨新 沈娇娇 宋鸿
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西安 710014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7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