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4-2011上海31次雷雨大风过程环境特征分析

  本文选取了上海地区2004-2011年共31次雷雨大风个例,依据上下层平流的强度将31次个例共分为高空强冷平流主导型、低空暖平流主导型(暂无典型个例)、冷暖平流都有的混合型以及无冷暖平流或者冷暖平流较小型共4种类型.使用常规天气资料、常规(加密)探空资料,在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31次个例发生时间最近时刻的天气形势、环境大气的温湿廓线,分析表明:1)高空强冷平流主导型的第一类雷雨大风的预报中,K指数和SI指数等反映热力不稳定性的对流参数在此类型雷暴大风的预报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冷暖平流都有的混合型,21次(95.5%)K指数大于35℃,20次(90.9 %)大气都处于条件不稳定(CAPE>0),整层水汽条件充沛(PW≥5.0CM),但中层基本没有湿度相对小的干空气层,共有17次(70.8%)的对流层中下层(△T700-925≥15℃或△T700-850≥11℃)的环境温度递减率大于0.71℃/KM;3)无冷暖平流或者冷暖平流较小型的热对流垂直风切变较小,500hPa和850hPa的温差较大(△T500-850≥27℃),不稳定能量较高(CAPE>2000J/KG),热对流通常以脉冲风暴为主,对流层中低层较高的温度递减率(>0.71℃/KM)有利于雷暴大风的加强.此外,较大的DCAPE(>350 J/KG)也预示了产生雷暴大风的潜在可能性较大;4)31次雷暴大风过程中,共有24次(77.4%)的对流层中下层的环境温度递减率(△T700-925≥15℃或△T700-850≥11℃)大于0.71℃/KM,3次(9.7%)(△T700-925≥14℃或△T700-850≥10℃)大于0.67℃/KM,因此在预报雷暴大风的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对流层中下层的环境温度递减率.

热力不稳定 冷暖平流 环境温度递减率

陶岚 严红梅

上海中心气象台,上海,200030 金华市气象局,金华,321000

国内会议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沈阳

中文

1-10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