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不同陆面过程的高温天气的数值模拟

  本文利用WRF 模式基于三种不同的陆面过程方案(SLAB、NOAH 和RUC 方案)对2009 年7 月发生在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包括沪宁高速公路在内的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WRF 模式中耦合陆面参数化方案后的试验结果更接近实况,且模拟的高温天气过程对不同陆面方案的选择较为敏感;(2)SLAB、NOAH、RUC 三种陆面方案均较为真实地模拟出了梅村站气温变化趋势,但耦合NOAH 陆面方案对气温的预报准确率最高;(3)不同陆面方案的模拟结果共同反映出,沪宁高速公路沿线感热通量大而潜热通量小这一特征,NOAH 方案对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模拟效果更理想;(4)垂直运动对陆面方案的敏感性较强,基于NOAH 方案模拟的垂直运动效果最好;(5)SLAB、NOAH 和RUC 陆面方案模拟的相对湿度存在差异,SLAB 方案较其他两个方案的模拟效果更好些;(6)三种陆面方案模拟的地面水平风速都较小,这有利于地面高温出现。地面风速模拟对陆面方案的选择较为敏感,NOAH 方案对其模拟效果最佳。

高温天气 沪宁高速公路 陆面过程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王秋云

上海市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上海市,201203

国内会议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沈阳

中文

1-12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