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梅汛期异常降水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分析
为深入理解江淮梅雨持续性强降水的大气演变过程,利用NCEP 资料和历史梅雨特征指数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2011 年梅汛期异常降水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分析表明:入梅提早是和东亚大气环流从冬季型向夏季型转换提前所致。梅雨期间南亚高压较常年平均提前北跳,高压东伸明显。东亚中高纬度平均环流表现为“两槽一脊”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脊线稳定维持于22°N 附近,有利于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交汇,引起强烈锋生。雨季期间集中强降水过程的发生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海上空的季风涌、中高纬度冷空气和青藏高原对流扰动东传密切相关。雨带的南北摆动与季风的短期进退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每次强的降水过程对应着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的显著增强。通过对涡度、散度和垂直速度的分析发现:梅雨暴雨是大尺度环境下有利于对流发展的低层强辐合而高层辐散的动力配置结构。暴雨区和低层的辐合中心配合较好。
梅汛期 异常降水 大尺度环流特征 成因分析
娄小芬
浙江省气象台,杭州,310007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10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