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暖季雷暴的主模态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
利用1960-2010 年陕西76 个台站暖季雷暴观测数据、NCEP/NCAR 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陕西暖季雷暴气候体征、年际变化主模态以及影响两个主模态的可能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近51 年陕西雷暴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雷暴日数7 月份达到峰值,暖季雷暴日数占全年的70%以上;(2)陕西雷暴日数空间型主要表现为东西向的反位相振荡(EOF1)与陕北南部、关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区负异常及延安地区、榆林北部、陕西南部局地正异常(EOF2),分别解释了总方差的52.7%和12.4%;(3)Morlet 小波分析显示EOF1 存在显著的3—6 年变化周期,EOF2 存在15 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4)EOF1 空间模态时间系数的回归气象要素场显示暖季大陆上气压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84 特征线位于30°N附近,西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增强,陕西西部雷暴增多;EOF2 时间系数回归表明当蒙古国附近气压场正异常,蒙古气旋填塞,北风分量增强,冷空气南下对陕西暖季雷暴第二空间模态有重要影响;(5)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强度、面积是影响陕西雷暴的空间模态EOF1 的重要因子,但这种影响并不是线性的,同样,蒙古气旋的位置、强度变化可能与陕西雷暴空间模态EOF2 密切相关.
陕西雷暴 主模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蒙古气旋
张宏芳
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陕西西安 710014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9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