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北省冬小麦生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分析

  本文利用京、津、冀区域80 个气象观测站196l~2010 年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的积温、生育期及负积温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越冬前的积温及生育期、返青后的积温及生育期,总的分布呈自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小麦越冬前积温增加最多的是东北部,平均每10a 增加13.0℃,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a 增加8.4℃.小麦返青后的积温增加最多的是北部,平均每10a 增加40.9℃,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a 增加30.7℃.小麦越冬期间的负积温的绝对值南部明显少于北部,并且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南北差异较大.回归分析表明,近50a 来冬季负积温总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北部下降最多,其绝对值以48.1℃/10 a 速度下降,南部其绝对值以28.3℃/10a 速度下降.近50a 冬季负积温低于-400℃出现的频率为10%,对种植的冬小麦会造成严重的越冬冻害;-400—-300℃出现的频率为18%,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越冬冻害;高于200 一300℃出现的频率为45%,若抗寒锻炼不充分,也可能造成越冬冻害.近50a 冬季负积温绝对值下降,尤其是1988 年以来气候变暖明显,不易发生冻害(冬季负积温高于-300℃的频率高达71%),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利.

生育期 冬小麦 积温 负积温

李元华 史湘军

河北省气象信息中心,石家庄050021 河北省气候中心,石家庄050021

国内会议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沈阳

中文

1-10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