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亚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可能成因分析

  本文利用1979~2011 年NCEP/NCAR 和JRA-25 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分析近33a 东亚地区冬季地面气温的主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套资料所揭示的东亚冬季气温主要模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第一模态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变化型;第二模态则表现出南北反向变化型,且该模态在20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发生了年代际变化。首先从同期环流场的变化上解释东亚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经分析发现,海平面气压场上两个时段(1997–2011 年和1979–1996 年)的差值分布为欧亚大陆南负北正分布型,500 hPa 高度场差值在欧亚大陆北部出现阻塞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在东亚北部为气旋式环流异常,而200 hPa 纬向风场差值则突出东亚急流偏北偏强的特征。其次,从前期秋季外强迫(海温、海冰等)场上发现:前期秋季北大西洋、北印度洋以及西北太平洋的海温和秋季欧亚大陆北部边缘海区、波弗特海的海冰均在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前期秋季北大西洋海温和北极海冰的年代际变化时间与东亚冬季气温第二模态的变化时间一致,这些因子都可能是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东亚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的原因。

东亚冬季气温 年代际变化 海温 北极海冰

杨柳妮 武炳义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沈阳

中文

1-13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