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功能音系学观点探讨客家话儿童舌尖原因的习得

  本研究探讨四县客家话儿童的舌尖<br>  元音习得。透过回答问题、图片或物品命<br>  名,及复述单字或元音等方式,本研究收<br>  集了四十二名一至五岁儿童的舌尖元音样<br>  本,紧接着进行元音习得率判断,元音共<br>  振峰量测,及元音空间图绘制。本研究的<br>  主要发现如下。第一、儿童到五岁时方能<br>  完全掌握客家话的舌尖元音”i”。第二、儿<br>  童发舌尖元音”i”时,有随年龄的增长依序<br>  产生三种替代性变体(”i”一”e”一”i”)的趋<br>  势,这种趋势亦获得儿童舌尖元音声学空<br>  间发展轨迹的支持。这三个舌尖元音变体<br>  的产生,可以透过分散理论架构下的三个<br>  功能性原则彼此竞争的观点而获得合理的<br>  诠释。最后,本研究从多面向的影响因素<br>  为儿童习得舌尖元音的困难提供解释。

客家话 舌尖元音 习得 声学 功能音系学

郑明中

国立联合大学客家语言与传播研究所,台湾

国内会议

第十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上海

中文

1-6

2012-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