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京市避震疏散体系的规划构建

  地震灾害,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面对它的突然袭击,我们更需要有序和有效的应对。避震疏散体系的构建就是面临地震灾害时,位受灾群众提供疏散和避难的场地空间,是群众得以有序、有效避难和疏散的重要保障。近些年,包括汶川大地震在内的国内外多次地震灾害,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也使我们城市规划工作者在城市综合防灾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随着城市发展中“以人为本”理念和安全意识的日益突出,各层次的城市规划已经把城市防灾作为了一个重要专项内容来研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了北京市要建设完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作为国家重点抗震设防城市和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北京市的防震避灾工作尤为重要。本文提出的避震疏散体系构建包括避难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规划两部分。研究依据现有规范,结合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和用地资源特点,明确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技术标准,并从场所选址、设施配置、应急疏散通道布局等方面阐述了北京市避震疏散体系的规划要求,并结合避难场所建设使用的特殊性,提出其平灾结合的综合利用管理措施,体现了避难场所建设中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共赢。

避震疏散体系 避难场所 应急疏散通道 设施配置 平灾结合 管理措施

史亮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南京

中文

5035-5046

2011-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