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内城传统街坊社区的城市形态演变--北京不同更新策略下三个社区的案例
进入转型期以来,中国城市空间发生了翻天復地的变化,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成为理解中E城市形态转变的一把钥匙,将对丰富中特色的城市形态理论提供借鉴,本文借答西方城市形态理论和测度方 法,分析随着社区形态转变的社区生活品质变化。逸馭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内。分别采馭三种不同更新策 略的社区来对比:完全保持传统风呔的南猡社区,采馭””修旧如旧”椟式更新菊儿社区,宄全更新成为现代式多 高层住宅的交东社区,研究发现。两种采取”修旧如旧”或大规椟i新模式的社区,可能会提高社区的物质环境 形态,然而社区的社会环境形态和居民活动感知形态反而会因为&新下降。具体来看,采取”修旧如旧”模式更 新,大体保持传统风貌的菊几社区,不仅社会环境形态以及居民活动感知形态与未更新的社区相比不具有优 势,其社区物质环境形态——也因门禁化,末端路的大量使用以及功能单一而下降。本文研究的兴趣不仅局限于关注中国城市社区形态的变化,也在于通过引导规划者将关注点聚焦在社区层面那些更细致。更深入。更体现人文关怀的环节上,为营造二十一世纪宜居,健康,可持续的中W城市社区提供了启示。
转型期 城市形态 旧城社区 城市更新 北京
吕斌 张纯 郑童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海外研究室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7386-7402
2011-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