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蓝莓种质资源调查初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蓝莓以风味独特以及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抑制及逆转人体衰老等营养保健功能强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被列入世界第三代水果行列(李守萍等,2003).目前我国生产中栽培的蓝莓均为国外引进品种,虽然丰产但抗性较差,对栽培条件要求较高.野生蓝莓又称笃斯越桔(Vaccinium uliginosum L.),在大兴安岭高寒地区自然分布广泛,但相关研究现在还比较缺乏,资源底码不清,基本上处于掠夺性利用状态,退化严重.随着“蓝莓热”的兴起,保存珍贵的野生稀有资源及引种驯化栽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资源进行普查,了解其生长分布状况、种质类型、演替规律、探索保护利用途径极为必要.2010年5月下旬,我们对大兴安岭野生蓝莓资源种质类型进行了实地调查.采取自然实生居群典型样地和走访群众相给合的方法,共取25个典型样点进行分析和种质资源评价,记录其经纬度、海拔、生境、植株生长状况、周边植被类型、立地类型、花量大小.经过实地调查,总结出笃斯越桔分布的两种类型.一是水湿地类型,其中水湿地类型又分为无土壤层类型、有土壤层类型、低湿塔头草甸子三种.二是在山坡上生长的类型,土壤层较厚且植株的根系较为明显,相对水湿地中生长的蓝莓而言,它与栽培蓝莓品种生物学特性更接近,生态环境也更容易摸拟,因此此种类型可重点用于驯化栽培.通过广泛查阅笃斯越桔的文献资料,经过对大兴安岭野生蓝莓资源的实地调查,提出了野生蓝莓保护利用策略.即收集重要种质资源,作为育种材料,定向选育蓝莓新品种.水湿地蓝莓建立野生蓝莓保护区,通过有性或无形的繁殖方法将繁育出的植株再返回到野生环境中加大其密度进而提高产量,对山坡地野生蓝莓资源进化驯化栽培

大兴安岭 笃斯越桔 种质资源 驯化栽培

尹德洁 苏淑钗 侯智霞 石德山 唐中秋 朱万昌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100083 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165000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1-6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