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淮河低湿地不同杞柳无性系幼苗光合特性比较

  沿淮地区的柳编工艺历史悠久,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柳条资源不足,而且杞柳品种单一,柳条产量和质量低下,已成为该地区柳编产业发展的瓶颈。本研究引进11个杞柳新无性系并在沿淮低湿地上进行栽培比较试验,通过对不同杞柳无性系的成活率、萌条数和光合性状进行调查,对各无性系的适应性进行初步的评价,以期为进一步的优良无性系选择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引进的无性系P716、2344、2372的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可以作为淮河低湿地杞柳栽培的后备资源或育种材料加以选择。无性系716表现出较高的萌条能力,而无性系1050、51-3、9-6则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杞柳 无性系 成活率 光合参数

刘文文 方升佐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1-9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