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沙质海岸不同梯度黑松分枝格局特征分析

  沙质海岸不同梯度环境差异较大,与之相适应的黑松(Pinus thunbergii)结构变化很大,为揭示黑松结构对不同梯度环境的适应机制,该研究采用枝系构型的理论和方法,对胶南市灵山湾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梯度黑松的分枝格局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梯度总体分枝格局和空间不同象限分枝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受沿海特殊环境,如海风、冻虫害等影响,不同梯度黑松分枝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距离海岸越来越远,黑松各级枝条分枝长度、总体分枝率均逐渐增大;枝径比和逐步分枝率逐渐减小;各级分枝角度则表现为带1>带3>带2.对不同梯度黑松分枝格局方差分析表明,分枝长度表现差异最显著(p<0.05),其次是逐步分枝率和分枝角度,枝径比和总体分枝率表现不显著(p>0.05).②带1 迎风面(Ⅰ、Ⅳ象限)枝条长度和分枝角度较小、分枝数量少,枝条干枯率较大;背风面(Ⅱ、Ⅲ象限)分枝角度和分枝长度较大、分枝数量多,枝条干枯率小,分别是迎风面的1.56、1.38、2.65、1.7 倍;随着距离海岸越来越远这种趋势逐渐减弱,带3 各象限枝条分布较均匀,各象限间分枝数量、枝条干枯率(均为10%左右)、各级分枝角度和分枝长度差异均较小.表明长期的海风影响是改变黑松结构的主要因素.

沙质海岸 梯度 黑松 分枝格局

张丹 李传荣 许景伟 刘立川 周振 王晓磊 黄超

泰山森林生态站,山东泰安 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 胶南市林业局,山东胶南 266400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1-8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