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南京东郊野生动物景观安全格局分析--以河麂为例
论文以南京东郊大型哺乳动物河麂Hydropotes inermis为研究对象,以2007年47个物种痕迹点和江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8个环境变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最大熵法(Maxent)生态位模型,建立潜在生境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GIS平台的空间分析功能构建河麂的景观安全格局.研究表明:在快速交通网络的囚笼效应作用下,保护对象河麂的潜在生境呈高度破碎化空间分布格局.在影响河麂潜在生境的生态环境因子中,距离公路距离(41.9%)、距离铁路距离(17.8%)、距离居民点距离(14.7%)3个与快速交通有关的因子的贡献率占了74.4%,在研究区域,河麂有3个呈大陆-岛屿复合种群关系的栖息地,4条联接栖息地的源间连接、3个位于山间谷地和鞍部的战略点.论文最后作者提出了几条关于构建河麂景观安全格局的建议.
河麂 景观安全格局 南京东郊 GIS
李明阳 王晓俊 刘米兰 刘敏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5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