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干热河谷林地燥红土固碳特征及“新固定”碳稳定性研究

  为探究干热河谷人工林营造后燥红土固碳特征和 “新固定”碳稳定性,选取典型样区,对比研究不同造林阶段大叶相思林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物理和生化组分有机碳含量与密度.结果表明:造林后18年内SOC 处于加速积累状况,其中造林18年时表层和亚表层SOC 含量分别为6.32 g·kg-1 和3.72 g·kg-1,均显著高于造林前SOC 含量.造林18年后表层重组有机碳的顽固性指数是轻组的1.4 倍,但亚表层两组分的碳顽固性无显著差异.造林12~18年间燥红土“新固定”碳中75%~80%受物理保护,43%~63%为生化稳定性碳,并且随土层加深,“新固定”碳的物理和生化稳定性明显增加.研究揭示:在表土层中,受物理保护的碳其生化稳定性要明显高于非保护的碳,而亚表层中受物理保护和非保护的碳在生化稳定性方面是一致的.

干热河谷 人工林 土壤碳固定 有机碳稳定性

唐国勇 李昆 孙永玉 刘方炎 张春华 罗长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云南 昆明,650224;国家林业局云南元谋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云南 昆明,65022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云南 昆明,650224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22-29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