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洞庭湖湿地有机碳分布格局

  以虉草、辣蓼、苔草、荻、美洲黑杨为群落代表,研究了洞庭湖湿地有机碳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同一群落内,土壤有机碳密度随着土层的加深而明显减小;在同一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辣蓼>苔草>虉草>荻>美洲黑杨;土壤容重随着高程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各群落之间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显著,以荻、辣蓼、苔草碳储量最大,虉草次之,美洲黑杨最小;植被碳储量在5种群落之间大小依次为美洲黑杨>荻>辣蓼>苔草>虉草;5种群落之间有机碳储量差异显著,以荻、苔草、辣蓼碳储量较大,分别为252.21 t/hm2,138.87 t/hm2,137.23 t/hm2,虉草次之,为107.23 t/hm2,美洲黑杨最小,为64.29 t/hm2.可见,外来种美洲黑杨的入侵,改变了湿地有机碳的分布格局.

有机碳 碳密度 碳储量 洞庭湖湿地

李有志 张灿明 马丰丰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4;国家林业局洞庭湖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湖南长沙,410004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1-6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