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四川若尔盖县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比较研究

  根据2008年、2009年在若尔盖县湿地植物群落退化梯度上的连续样方监测资料,对草地群落特征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物种存在明显差异,未退化群落为鹅绒委陵菜-无脉苔草群落(Form.Potentilla anserina+ Carex enervis),以鹅绒委陵菜、无脉苔草为共优种,群落中物种丰富,调查记录到25种;中度退化群落为无脉苔草群落(Form.Carex enervis),以无脉苔草为优势种,群落中调查记录到20种;重度退化群落为二裂委陵菜-密花香薷-白苞筋骨草群落(Form.Potentilla bifurca+Elsholtzia densa+Ajuga lupulina),调查记录物种数16.随着群落退化程度加剧,群落盖度、物种组成数、多样性呈下降趋势.(2)随着群落退化程度加剧,群落生物量鲜重逐渐减少,未退化群落、中度退化群、重度退化群落生物量鲜重多次监测的平均值分别为836.78、726.37和542.78 g/m2.未退化群落、中度退化群落生物量干重值在各个监测时段十分接近,而重度退化群落的值明显降低.(3)放牧、公路运输、旅游开发等人类干扰加速了研究区湿地植物群落的退化.

若尔盖 湿地退化 植物群落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生物量 比较 人类干扰

唐明坤 孙治宇 赵杰 陈薇薇 索朗夺尔基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1-9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