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源保护和生态保护探讨--以广东省揭阳至惠来高速公路为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已基本普及,路网也更为完善,但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各城镇之间拥有更加快捷便利的交通沟通,因此,在现有路网基础上修建新的高速公路、快速路等高等级公路就成为必然选择之一.在路网较为密集的城镇间修建新的高等级公路面临用地紧张、路线选择余地不大、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等问题.本文以广东省揭阳至惠来高速公路工程为例,重点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源保护和生态保护措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路建设项目的水源保护在选址、选线阶段应该尽量避开并远离水源保护区范围,如果线位靠近水源保护区必须做好施E期的废水、废渣处置,确保不进入水源保护区范围;在营运期要做好水源保护区集雨区路段路面及桥面废水的收集纵向排水收集及路面径流净化与环境事故应急储存池一体化处理设施、提高防撞护栏等级、增设避险车道、加强交通管理、增设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制定事故环境风险预防应急预案等,硬件和软件措施双管齐下,确保其对水源保护区的潜在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公路建设项目生态保护措施应分时段、分部位开展,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施工期是生态影响的重点时段,应首先考虑方案避让避免不利影响,其次是采取相应环保措施减缓不利影响;运营期应结合公路项目不同部位的特点,进行专项绿化和生态防护研究设计,以减少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景观的不利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资源保护 城镇化进程

林学瑞 张玉环 滕建标 马少杰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

国内会议

2013生态环境评价研讨会

南京

中文

52-57

2013-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