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失效分析的本质及其内在关系
失效分析的本质是材料问题,既包括结构材料,也包含功能材料.金属、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半导体等基础材料都会呈现不同形式的失效机理,一些新材料的失效机理更有待作深入的研究.如何正确界定材料的失效模式、失效缺陷、失效机理、失效起因的物理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是失效分析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根本问题. 对此,本演讲以主讲人近五年来在核电、火电、石化、化工、钢铁、汽车、微电子、印制电路八大行业承担完成的几十项重大失效分析课题为案例,在对不同材料的失效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后,首次提出了三个全新的学术观点:一是从失效的物理机制上,严格定义了材料失效的本质含义及其因果关系;二是把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统合为一体,完整构建了新的材料失效模式的统一表述法,并通过对Titanic号灾难事故的剖析,阐述了失效模式、失效缺陷、失效机理与失效起因的相互关系;三是基于任何材料都会经历从产品到构件、从构件到损伤的两个不同阶段,高度凝练出”六品”(制品、成品、半成品、物品、次品、废品)、”五件”(零件、部件、组件、元件、器件)、”四化”(劣化、退化、脆化、老化)的新术语,清晰阐明了材料失效过程中不同尺度下的微结构演变特征与性能的内在关系. 因此,本演讲不仅对正确理解失效分析的本质及其内在关系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失效分析学科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是对有效防止同类失效事故的再发生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工程材料 失效分析 微观结构 材料性能
杨振国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 200433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1-3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