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碳微球作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的研究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两种同粒径(约360 nm)的碳微球(CMSs),并对CVD法制备的CMSs(CCMSs)用混酸溶液(浓硫酸:浓硝酸=3:1)进行酸化处理,在其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而水热法制备的CMSs(HC-MSs)不作处理;然后分别在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作用下,用1,6-己二胺修饰两种CMS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采用热重分析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产物的热稳定性和能级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CMSs都满足作为受体材料的能级要求,而HCMSs本身分散性好,形貌规整、粒径均一,且在溶剂中分散性优于CCMSs,热稳定性也更优,因此HCMSs比CCMSs更适合做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受体材料.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电子受体材料 碳微球 性能评价
闫翎鹏 李勇 郝亚敏 杨维佳 杨永珍 刘旭光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24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406-412
2013-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