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伤寒发热模型研究

目的:以大、小鼠为实验动物,以其体温和伤寒形态学表现作为发热衡量标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认识,运用寒热交替的物理方法构建符合中医药研究需求的伤寒发热模型.方法:将6h内禁食不禁水的大、小鼠分别放入50℃温箱中(15±1)min、(7±1)min,再迅速放入0℃的冰水混合物中(8±1) min、(3±1)min,取出拭干,置于通风良好环境,记录其体温值.用麻黄汤、银翘散、阿司匹林、生理盐水进行解热实验,对伤寒发热模型进行对比评价,记录体温变化情况.结果:大、小鼠在寒热交替刺激下,出现恶寒发热、流涕、多饮、小便黄、食欲不振等表现,体温平均上升幅度约为0.5-1.5℃,其中大鼠约2h后升温,4h达到峰值,升温持续4h;小鼠约1h后升温,5h达到峰值,升温持续4h;解热实验中,大、小鼠体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幅度约为0.7-1.6℃,其中麻黄汤降温效果最明显,持续时间最长,阿司匹林降温速度最快,银翘散降温效果相对较弱.结论:寒热交替的物理法构建大、小鼠伤寒发热模型实验是成功的,实验操作与中医热证辩证理论相符,实验动物出现风寒表证之恶寒发热的典型症状,解热实验中药效果佳,模型构建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用性,可为后续伤寒发热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伤寒发热 动物模型 寒热交替法

宋惠欣 宋小莉 胡明哲 王承娇 沈婉菁 刘爽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5

国内会议

中国西部第十二届实验动物管理与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230-239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