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山羊中枢前脑啡肽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在电针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

目的:了解前脑啡肽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方法:60Hz电针刺激山羊0.5h,使用钾离子透入法测定电针前0.5h、停针后0h、2h、4h、6h、8h、12h、24h和假针组(n=6)山羊痛阈,采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山羊中枢镇痛相关核团(区)中前脑啡肽及其受体(δ-受体)基因的表达水.结果:假针组山羊的痛阈与电针前0.5h组山羊的痛阈没有显著性差异(p=1.00),在停针后0~12h期间,山羊痛阈显著高于电针前0.5h时的痛阈;停针后,尾核、伏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背核、臂旁核、孤束核和神经垂体中,前脑啡肽和δ-受体的mRNA水平在6h达到高峰.结论:电针介导的山羊镇痛后效应至少可以维持12h;山羊中枢众多核团(区)中前脑啡肽和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启动参与了电针镇痛后效应的调节.

山羊疾病 电针疗法 前脑啡肽 阿片肽受体 基因表达 镇痛效应

程莉莉 丁明星 王德海 王琼 魏嘉 吴毅强 陈婷 杨帆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武汉430070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

哈尔滨

中文

435-443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