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对四株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31、PM-34、PM-41、PM-45)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研究,以及该病快速诊断试剂及高效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研究和参考资料。方法:首先选择在加有5%犊牛血清的TSA上对4株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复苏、纯化培养。对纯化后的细菌做革兰氏染色,经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菌对比。将纯化后的菌株进行PCR鉴定。通过PCR仪用特异性引物Kmtl-Kmt2对Kmt基因进进行扩增,然后用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电泳结果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进行拍照。挑单个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到加有5%犊牛血清的TSB培养基中,培养每2h,对菌液进行计数,根据计数结果绘制生长曲线。最后挑单个多杀性巴氏杆菌菌落在加有5%犊牛血清的TSA上纯化培养,加PBS洗板进行药敏实验。结果与结论:本试验中纯化后的细菌长成淡灰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闪光的露珠状小菌落。对纯化细菌所做的革兰氏染色鉴定,镜检时,大部分为短杆状红色菌,两极有浓染现象,通过查阅资料并与标准菌对比,可以确定都是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是检测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良好方法。本次试验对4株细菌进行PCR鉴定,根据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的片段,确定所培养的细菌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生长曲线是研究细菌生长特性的基础,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四个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本次研究生长曲线显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在10 h-12 h达到生长最大值。通过对4株巴氏杆菌在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等药物下抑菌圈直径的测量,结果表明4株细菌对药物敏感性有明显差别。
动物医学 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机理
张营 龙塔 席晓建 赵战勤 史斌 刘敏 申亚阳 程相朝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洛阳471000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南京
中文
213-213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