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氣傳輪過程中亞洲沙塵之鐵溶解特性及其對海洋生地化之意義

本研究分析摘自东海的海洋性大气悬浮颗粒中水溶性与总铁,以及其他化学成分;铁溶解度定义为可溶性铁相对总铁百分比.根据结铝浓度并配合气团轨迹分析,共有八个标本显着受亚洲沙尘影响,因此将分析的标本(n=40)分为HAD(high Asian dust;n=8)及LAD(low AD;n=32)两类.两类比较显示所分析化学成分浓度都是HAD大于LAD标本,但铁溶解度则反之.值得注意的是溶解性铁浓度之差异(31±46 versus 21±22 ng/m3)相对于结铁浓度差异(2236±1005 versus 268±238 ng/m3)小许多,暗示溶解性铁对海洋表层之供应并非偶然性发生于强沙尘时期,而是持续性发生于平日.溶解性铁于硫酸盐、硝酸盐及水溶性有机碳具良好正相关,可解释为有污染源、易溶的铁存在,抑或由于沙尘颗烂与酸性物质的作用使得铁溶解增强.相反的,海盐则对铁溶解度具有负面效应,归因于盐的中和效果,意谓酸作用对铁溶解的重要;大约有75%的溶解性铁可归因于酸作用.再者,铁溶解度与沙尘浓度则具一反向的power-law关系,意味着接近源区的沙尘有较低铁溶解度,远离源区则有高溶解度.我们的结果对全球海洋生地化具有许多重要意义.

沙尘暴 铁溶解度 生物化学分析 海洋环境

Hsu S.C. Lin C.Y. Huang J.C Tsai F. Lung S.C.C. 許世傑 Liu S.C. Arimoto R. Shiah F.K. Gong G.C. Huang Y.T. Kao S.J. Chen J.P. Lin F.J.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第十届海峡两岸沙尘与环境治理学术研讨会

甘肃武威

中文

1-13

2013-07-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