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五经大全》的纂修背景及经学史意义
唐《五经正义》与明《五经大全》均为儒臣奉勅纂修之一代经学集成,然《大全》已成,虽上览而嘉之,亲造序于卷首,庶几以垂后世,卽遭后学斥其剽窃之讥.清儒尤甚恨之,诚如顾亭林叹息曰”上欺朝廷,下诳士子.经学之废,实自此始.”则实未纂修,乃是剽窃,或全袭元人,或杂为钞录,皆攘窃成书,以罔其上.朱彝尊所论,未可谓之苛求也.元之经学不及宋,明又不及元.若元人则株守宋儒之书,明人又株守元人之书,于宋儒亦极少研究,而胡广等乃剽窃旧文以应诏.此实由于靖乱以后,十族诛而无可与谋之故也,自此后,以《大全》取士,困于帖括,高谈性命,蹈于空疏.儒林之名,遂为空疏藏拙之地,尽遭唾弃也.遂使有明诸儒,二百七十馀年间,未闻以此名家者.悲夫!
《五经大全》 经学纂修 清儒批判 明代文学
李康范
韩国中央大学人文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9-70
2013-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