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多中心组团式演变
受自然要素的限制及人为因素的引导,山地城市的发展普遍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多中心组团式”模式.本文以重庆这一典型的山地城市为例,在ENVI,ArcGIS和SPSS等软件的支持下,基于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揭示重庆市1988-2001年、2001-2010年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并结合自然、经济、制度因素分析了这一过程的驱动力.研究表明,1988-2001年城市扩展主要以渝中区为核心,沿长江和嘉陵江两岸、交通线与河谷低平地带呈条带状扩展;2001-2010年则主要表现为外围组团的增长,形成多中心、组团式格局.重庆典型的山城、江城景观是多中心组团式格局形成的自然基础,而人口增长、新区开发、城市规划、交通导向等因素是加速这一格局形成的人为因素.
城市规划 空间结构 资源利用 图像处理
罗瑾 刘勇 岳文泽 黄经南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北碚,400715;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065201 浙江大学,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9 武汉大学,城市规划系,湖北武汉,43007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94-103
2013-06-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