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空间与种植业结构之演变--清至民国陕西棉花与罂粟种植关系的考察
清代陕西植棉业非常发达,传统社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棉花作为民众衣被之需,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棉花种植与棉纺织业都成为农家重要的产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历着历史的巨变,直接影响内地经济发展方向的就是洋货的内运,陕西开始引种鸦片.鸦片与棉花演替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制度巨变所带来的经济变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本文通过考察清至民国陕西棉花与罂粟种植关系来阐述制度空间与种植业结构之间的演变。研究得出:制度与政策性因素在清至民国陕西经济作物棉花与婴粟种植关系当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应该说这种作用机制在内陆省区是非常普遍的,由于西北内陆省区人多地方经济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空间较小,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有时作用是非常大的,这一点与同期的江南、华北区别尤大。
清代 种植业 经济建设 政策环境 历史演变
张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06-330
2013-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